当我们签 CLA 或 DCO 的时候,我们在签什么
有些开源项目会要求 contributor 在提交 PR 的时候签署 CLA 或者 DCO,很多人(比如说我)按照提示进行一些操作也就签了,但是类似于安装软件的时候点“我已阅读并同意”,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签了啥。趁着放假加上新型肺炎的疫情遭遇封城,我研究了下这个问题。
问题:著作权是怎么来的呢
要说清这两个概念,我们先要聊一下开源许可证。这个我们平时接触的很多了,只是有一点尤其值得注意,就是原理上软件开源开放的是使用权,而著作权(又称版权)并没有被放弃,开源许可证指明了用户在某些限制下使用软件及其源代码,如果用户违反了开源许可证,最终依然要回归到著作权的法律框架下解决争端。
著作权是怎么来的呢?是作品完成时自然产生的,归作品的作者所有。很显然,对于立足于开放协作的众多开源项目来说,著作权并不是单一的人或实体,而是所有的 contributor 都有一份。可以想象,如果发生开源软件被侵权,著作权的分散将对开源软件项目所有方带的维权带来一些麻烦。另外,假如项目所有者想要更换或调整开源许可证,会因为并不持有全部的著作权受到阻碍,还可能由于著作权的原因与 contributor 产生潜在的争议。
CLA 和 DCO 解决
CLA 和 DCO 就是用来解决上面说的这些问题的。
CLA
先说 CLA,全称是 Contributor License Agreement,简单来说就是项目在接收 contributor 贡献的补丁之前,需要 contributor 签署的一份协议。与开源许可证不同,CLA 是没有标准化的,也就是说每个项目的 CLA 都可能有自己独特的条款。有些项目的 CLA 会要求 contributor 直接声明将著作权转移给项目方,也有些较为宽松,允许 contributor 持有著作权,但是需要授予项目方发布展示复制等权利(Apache 软件基金会的 CLA是一个例子)。
有批评者警告开发者永远不要签 CLA,特别是不要放弃自己劳动成果的著作权。一旦通过 CLA 将著作权转移给项目方,项目方就有权在未来更换其他更严格的许可证,甚至直接将项目变成完全闭源,显然这与开源世界自由开放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。
DCO
然后再说 DCO,全称 Developer Certificate Of Origin,最初是在 Linux kernel 项目中被引入的,它的条款很简单,其实就是为了“免责”的目的而存在的,也就是让补丁的提交者确认提交的内容是自己创作的,并且了解项目方会如何使用这个补丁。
与 CLA 相比,CLA 几个受到诟病的点在 DCO 这里是不存在的,作为自由软件的中坚力量,Linux 肯定搞不出转移著作权这种操作,而 Linux 使用的 GPL 许可证也限制了无法 relicense。DCO 的签署方式也有所差别,contributor 需要在每个 commit 添加一行 Signed-off-by: John Doe <john.doe@hisdomain.com>
来进行确认。
后来,Linus 因为 kernel 所用的版本控制软件用不下去了,用 10 天时间开发出了如今大放异彩的 git,DCO 也被很好的集成在了 git 里:只需要要 git commit 的时候添加 -s
选项,Signed-off-by
就能很简单地添加在 commit log 里了。
再后来,由于 git 的使用日益广泛,DCO 也更新到 1.1 版本,添加了关于 relicense 的条款。所以目前 DCO 也适用于其他的开源许可证了,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标准化的、宽松版本的 CLA。标准化意味着 contributor 不用在参与每个项目时都仔细研究一遍条款,宽松意味着 contributor 不用担心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利用。一言以蔽之,DCO 基本上是可以无脑签的。
正是由于给 contributor 带来的心智负担小,集成在 git 里面操作方便,越来越多的开源项目选择从 CLA 迁移成使用 DCO,比如 CHEF 和 GitLab。
CLA 和 DCO 哪个更好呢?简单说下我自己的看法吧,CLA 由于存在“作恶”的可能性,风评明显不如安全的 DCO 好,看上去 DCO 是未来的趋势。但是宽松自由的 DCO 也并非没有其弊端,比如软件被侵权之后进行维权,肯定不如集中著作权的方式好操作。而且 DCO 每个 commit 都要进行签名,也不能说不麻烦,而 CLA 只是一次性操作就完事了。说了这几点也别认为我是 DCO 黑了,我想如果在我尝试给一个开源软件做贡献的时候,我应该还是期望其使用 DCO 的,哈哈。
几个细节
最后说一下我查资料过程中注意到的几个细节:
- 我们的 TiKV 项目现在操作上是同时要求 contributor 签 CLA 和 DCO 的,但是据我观察 DCO 的条款似乎已经包含在 CLA 里了,所以 DCO 应该可以省掉。(也不知道对不对)
- DCO 的核心是“原创性确认”,这么来看如果我发现同事的 PR 由于没有 sign 而不能合,我是不能擅自帮他加上
Signed-off-by
的,因为我不知道他提交的东西到底是不是他原创。与之相对的另一种情况,假如有个 contributor 提交了 PR,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去 sign commit,那么我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与他沟通(比如 email 或者 GitHub issue comment),只要得到他书面形式的确认,我就可以帮他进行 sign 操作了。 - CHEF 有一个叫 Obvious Fix 规则的优化用于降低 contributor “散户”的进入成本。大体就是说如果是 typo fix 等小修改(达不到“创作”的级别,也就没著作权什么事了),可以绕过 DCO 约束。这个想法不错,值得借鉴。